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蜜糖要你命 淺談醣類的風險


如果你需要一個正當的理由來說服你遠離喝甜滋滋汽水的習慣,有一項來自美國醫學會刊物的研究發現,在飲食中加入大量的糖會導致三酸甘油脂升高外,心臟病發作的風險也會提高。

生活中很容易攝取到的添加物糖類,如蔗糖、甜菜糖、高果糖玉米糖漿、葡萄糖、果糖、濃縮果汁、蜂蜜,添加食物中如碳酸飲料或果汁、麥片、糖果、餅乾、烘培食物。本週公佈的這項研究中,埃墨里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平時有攝取大量糖添加食品的人比平常少吃甜食的人,擁有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好)、三酸甘油脂也偏高。只有女性當攝取高糖添加食品時,低密度脂蛋白(壞)也就是膽固醇會提高。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各自象徵性的紅色警戒數字,都獨立代表著引起心臟疾病的風險。這意味著大口吞咬餅乾大口喝乾高糖份咖啡或飲料的同時,都會讓你的心臟處在危險狀態。

研究發現,經常食用含有高糖份食物與體重增加、糖尿病、蛀牙有直接關係,但這是第一次針對人體攝取糖分與膽固醇含量數值的研究。對美國人來說是個不好的消息,每天攝取的熱量有16%是來自於日常糖添加食物。蘇打汽水主要構成的成分就是糖,美國人不能沒有蘇打汽水,佔飲食習慣約1/3。

不幸的是,糖添加食物的攝取量準則總常超過標準也很難控制。去年,美國心臟協會發布了項新建議,男性每天從糖添加食物攝取少於150卡熱量,女性控制在低於100大卡。雖然讓人很欣慰該組織呼籲大家要重視過度攝取糖份的問題,往往規範跟建議很難落實於生活中,特別是糖添加食品並沒有具體列出營養標示。

營養標示的清單中,糖分被列入碳水化合物中,但這是指產品的總糖份。總糖主要是指存在於水果和奶製品裡的添加糖和天然糖份。雖然糖添加食品只提供熱量外其他營養都沒有,但存在於水果或奶製品的天然糖份,在產品包裝註明營養標示仍含有如纖維、維生素、礦物質,且不須嚴格限制。

為了檢查你的健康著想,是否合乎美國心臟協會的標準,首先要知道每1克的糖等於 4卡路里。如果不想每天按表操課,規定每天只能吃多少糖份分毫精準無誤,跟隨以下四項準則,自然就會漸少飲食中攝取多餘的糖份。

1. 少喝蘇打汽水跟含糖飲料(包含運動飲料、含糖的水、果汁、雞尾酒),選擇以
白開水或天然香料的氣 泡礦泉水代替。

2. 減少對糖的依賴(如蜂蜜、楓糖漿、龍舌蘭、糖蜜),喝咖啡、茶或燕麥片時不
要加超過1~2茶匙。

3. 永遠挑最小包裝的,如穀類食品的營養標示每份不能超過8公克的糖。

4. 有選擇性的大肆採買,控制自己每天大約攝取 150卡路里的糖份熱量。一週不
可超過1~2次沉迷於點心甜食。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婦癌高居亞洲第二 台灣女性要當心


乳癌、子宮頸癌一直是威脅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6年最新癌症數據,臺灣乳癌及子宮頸癌該年新增個案共9,251人,換言之,每天有25位女性遭受婦癌威脅!與五大洲癌症發生率國際比較資料也發現,臺灣婦癌的高發生率及高死亡率位居亞洲先進國家前二名,子宮頸癌死亡率更為亞洲四國之冠!可見國內婦癌防治推廣仍有進步空間。

「六分鐘護一生」婦癌防治推廣活動自1995起,在政府與企業長期大力推動婦癌篩檢與防治觀念下,篩檢發現乳癌個案中早期比率高達53%、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也大幅下降49%及53%。然而,進一步分析歷年婦癌篩檢資料卻發現,好發高危險族群卻因缺乏危機意識、心存僥倖等因素導致近年來篩檢率停滯不前,乳癌好發高峰期婦女篩檢涵蓋率僅2-3成;子宮頸癌抹面檢查自89年起即停滯在5成多,子宮頸侵襲癌的個案中更有31%從未做過抹片。因此,在三八婦女節前夕,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醫師、癌症希望協會學術委員暨長庚婦產科系主任張廷彰醫師共同提醒臨床常見之婦癌高風險指標,呼籲全台婦女定期篩檢做到「三點不漏」,將臺灣婦癌防治提升至國際標準!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孔憲蘭組長指出,若以臺灣、日本、韓國、新加坡四國婦癌87-91年發生率及95年死亡率比較,臺灣的乳癌發生率及死亡率排名第二,僅次於新加坡,高於日本及韓國,顯示國內仍有努力空間,為減少乳癌對國人的威脅,本局乃擴大篩檢服務年齡層,將原提供50-69歲婦女乳房攝影篩檢服務擴大為40-44歲具二等親等以內血親罹患乳癌的婦女及45-69歲婦女;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雖排名第一,但從84年起,本局推廣子宮頸抹片篩檢服務以來,近12、13年來其發生率降幅達49%、死亡率降幅也達57%,明顯看到篩檢對於國內子宮頸癌所帶來的成效。

子宮頸癌誤以為更年期出血! 病友現身籲「三點不漏」
子宮頸癌病友唐小姐以自身慘痛經驗呼籲婦癌篩檢的重要。從沒時間做抹片檢查的她,去年發現自己斷斷續續異常出血時,還以為只是更年期前兆而未警覺,拖了半年就醫後才發現是子宮頸癌第一期,所幸在手術、化學治療及三個孩子的陪伴下成功走出疾病威脅。唐小姐說:「千萬不要以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只要短短幾分鐘,便能及早揪出癌症因子,遠離婦癌威脅!」另一位在懷孕初期確診的子宮頸癌病友黃小姐,一度陷入不知能否保住寶寶的痛苦深淵,所幸早期發現及時治療,保住寶寶也保住子宮。張廷彰醫師也建議因現代婦女懷第一胎時間較晚更需要注意,產前也要有做抹片的觀念。

資料來源:醫藥世界周刊 第1566期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蘋果多酚是什麼?



蘋果除了果膠纖維與維生素這些已知的營養素之外,其實還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此強大的抗氧化物,能防止自由基對細胞的傷害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所以一直以來都是防癌抗老最常討論到的明星產品。

蘋果所提煉出來的蘋果多酚,可以降低癌症所發生的機率,減少心臟與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蘋果多酚的成份包括了:50%的原花青素、25%的綠原酸、15%的兒茶素以及10%的其他多酚類。

蘋果多酚擁有不怕酸、不怕熱、不怕光、可長期保存、不易變質、分子小、人體吸收率高的種種優點,你每吃進去的每一公克的蘋果多酚都是由五千顆未成熟的蘋果經由「冷凍萃取技術」萃取得來的,光想想你幾分鐘就咕嚕咕嚕喝光光的蘋果多酚飲料,實際上可能吃進去由上萬顆蘋果所的萃取出來的比例,就是一件相當不簡單的一件事情。

1993年美國加州的研究學者發現,「多酚」具有高抗酸化的作用之後,從此掀起熱門話題與研究開發風潮,並進而發現蘋果多酚對於預防癌症、動脈硬化、抗老化及預防蛀牙都有很好的效果。日本朝日集團發現了獨特的提煉技術,從尚未成熟的蘋果裡萃取出來的蘋果多酚含量是其他產品的十位,且純度可達九十八度的醫療等級,並在1999年申請美國的發明專利。

五行 如何對應五臟?



中醫把人的臟腑器官依照五行做分類,五行是相生相剋的關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只要其中某一關係出問題,對應的器官就會生病,因此,可透過五色食物來保養。
古人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生、剋關係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指出,在中醫來說,五行的屬性,聯繫著人體的臟腑器官,並通過五臟為中心:

金 → 肺
金屬都是有聲音的,而人的語言聲音,都是由肺氣鼓動而成;同時肺可說是嬌貴的臟器,害怕火氣來薰蒸,所以用「金」來代表「肺」。

木 → 肝
木的性能是向上、向四旁舒展的,它的性格是剛勁的,這與臟腑器官中可謂「將軍之官」的肝,具有善疏洩等特性是雷同的,所以用「木」來代表「肝」。

水 → 腎
水的特點與火恰恰相反,水都是向下行的,而人體每天喝進去的水分,通過「三焦」下行,最後由膀胱排泄出去。古人認為這種排泄水分的功能,是由腎臟領導,腎臟正常則小便通利,一旦腎臟發生病變,則小便跟著失常,所以稱腎臟為「水臟」,所以用「水」來代表腎。

火 → 心
一切火燄都是向上生的,而「心」在生理上,是向上開竅於舌,因此,當有病變時,如果發生舌尖發紅且痛、臉部紅赤等現象,都認為是心火上炎,所以用「火」來代表「心」。

土 → 脾
土是萬物之母,沒有土就不能生長萬物,而人之所以能夠生存,全靠飲食營養,沒有脾胃的消化和吸收,人也就得不到營養而不能存活,所以用「土」來代表「脾」。
由於中國人一向講究養生之道,尤其對於食的效果,自有一套獨特的理論,「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因而深入人心。將食物依「青、赤、黃、白、黑」等五色分類,可歸納出不同的補償作用,而這五種顏色可對應到「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學說,再進一步對應到人體的「肝、心、脾、肺、腎」等五臟。這種推演方式衍生出來之後,漸漸被套用在藥物和食物的區分方法上,成為一套獨特的飲食養生法。

五色食物精心挑:
白色食物 →金→肺
青色食物 →木→肝
黑色食物 →水→腎
紅色食物 →火→心
黃色食物 →土→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