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血瘀型痛經】讓我抓狂!


許多女性每逢生理期,身體不舒服,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有時候還會痛到無法行動,甚至痛到在床上打滾,快讓人抓狂。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田莒昌主任指出,台灣女性每個月的痛,臨床上不少屬於「血瘀型痛經」,而值得注意的是,尾椎曾受傷或骨盆受傷,可能是引起痛經的主要病因。

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偏屬濕熱,在中醫的病因病機而言,有其特殊之處。

田莒昌主任將自身在臨床上遇過最多的「血瘀型痛經」,來做中醫辯證分型及病因的初步歸納。「血瘀型痛經」與其他型痛經的臨床表現有其不同之處,在門診中,常見病人的症狀為經前或經期中小腹脹痛拒按、經量少或血流得不順、經色紫暗有血塊;等血塊排出後,疼痛開始緩解,月經結束後疼痛也隨之消失。身體表現上,這類型的人舌色暗或是會有瘀點,脈弦細且沉弱。

若有上述表現可稱為血瘀型的痛經,而血瘀型痛經的病因可概分為以下四種:

貪涼喜冷型
此類型患者大多都有喜歡吃冰冷食物的習慣,加上台灣夏季氣候炎熱,許多病人會忍不住想喝清涼的飲料,這對於氣血壯實者或許還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氣血較虛弱的人,尤其是行經期前後一周的女性朋友而言,就特別容易受「邪寒」所侵。女性在行經期前後,由於氣血下移於子宮,準備因應經血排出的生理現象,因此特別容易受寒,造成「寒凝血瘀」的情形。事實上,除了飲食以外,冷氣、電風扇也可能是造成寒邪入侵的原因,故在行經期避免吹風受冷,保持小腹溫暖是非常重要的。

肝鬱氣滯型
此型患者大多是從情感面向所引發。現代婦女工作與家庭兩頭忙碌,若個性較為傳統壓抑,許多事情都自己默默承受,就會導致自律神經、內分泌等系統的失調,這種現象在中醫稱之為「肝氣鬱結」。接下來,便會產生「氣滯血瘀」的病理變化,因此常發生痛經。此外,這類型的患者,不只會有一般氣血循環不佳的症狀,還會有經前脹乳、胸部兩側的脅肋疼痛、易怒或憂鬱等,其臨床的特色是會隨情緒變動而加劇或緩解。

跌打損傷型
此類型的患者會因為外傷而引起內在的瘀血。瘀血的形成大到足以引發痛經需要一段時間,一般而言是數月到數年,所以患者不會由於近期的外傷而發病。痛經的患者多數都不會聯想到與跌打損傷有關,自己也常分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時候就要由一位有經驗的中醫師來診斷。當然還是有些線索可以參考,例如尾椎骨曾骨折或或骨盆有問題的女性,就應多加留心這方面的可能。

久病生瘀型
因為濕熱下注,日久生瘀所致,此型的病患通常有長期發炎的病史,痛經時可能有灼熱感;或平時常小腹痛,經來感覺更加倍疼痛,其經色暗紅質稠,有血塊產生,長期有白帶臭穢的現象。患者在就診時,若已無急性發炎反應,可能是因已成了慢性發炎,此時更難治療。中醫此時在治療是除了原有的清熱解毒方藥外,還會加入活血化瘀之品,才有望根治其所形成的慢性疤痕或沾黏部分;有時實在太過嚴重,疼痛難忍,建議可考慮手術切除。

針對各種不同類型的血瘀型痛經女性,在平日保健上,田莒昌主任分別提出建議。貪涼喜冷型的患者應盡量避免飲食冰冷,尤其在月經前後一周內;肝鬱氣滯型的患者要注意情緒及生活作息的調整;跌打損傷型要去針對原本的舊傷加以治療,勿以為受傷處不痛就置之不理;而久病生瘀型要能治療宿疾,並配合日常清潔保養,不讓細菌或黴菌感染上身。

痛經的類型五花八門,胞宮虛寒、肝腎不足、氣血兩虛、外寒凝滯等,病因都與血瘀大不相同。女性朋友們,無論您的痛是屬於哪一類,都應該要徹底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尋求最適當的治療對策,才可達成「對症下藥,藥到病除」的效果。

資料來源:醫藥世界周刊

0 意見:

張貼留言